時間:2020-11-20 點擊: 次 來源:網絡 作者:佚名 - 小 + 大
她是院內老人的心靈慰藉,為老人排解憂慮,分擔愁苦,與老人默契溝通;她是院內老人的細心兒女,知己摯友,對老人真心呵護,關懷倍至。她始終把“全心全意為老人服務”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,在護理崗位的第一線有她最貼心的服務,在院民親屬感動的淚花中有她心甘情愿的付出,她用真愛勾勒了傾注與付出的光環,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尊老敬老的美德,她就是市第四福利院護理部長——陳曉紅。 作為一名護理部長,她無時無刻不記掛和照顧著院內老人。不管平時工作怎么忙,她都會抽出時間,陪老人聊天解悶,從交談中了解老人的思想動態。很多老人入院后往往不適應新的生活環境,從而導致產生失落、孤獨、自閉傾向。 李耀華老人剛入院時,極不適應院里的生活環境,在院里待上三兩天就得請假,他侄子因為工作忙,無法照顧回家的老人,因此不希望老人經常請假,而老人如果看不到侄子,便會產生憂郁孤獨的心理。針對這一情況,陳曉紅經常找老人聊聊天,讓老人說出自己內心的苦悶,就這樣通過不厭其煩的溝通,幫助老人清除心理障礙,正常地融入福利院的生活。 日常生活中,她通過細致入微的關注和溫暖貼心的關愛,讓老人們感覺到來自福利院大家庭的濃濃親情。每當天氣突變的時候,她都會盡早提醒老人多加衣服;看到哪位老人的衣服褲子破了,就主動給他們縫好;每當老人外出時,她都會細心叮囑老人要注意安全,早去早回。 夏季的一個夜晚,正逢陳曉紅值班,一名護理員焦急地喊:“陳部長,快來,張海祥情況不對。”陳曉紅立即趕到老人的房間,她知道老人平時心臟不好,看到情況后,她果斷判定老人是突然心臟病發作,在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之后,及時將老人送到了醫院。老人的侄女因為天黑路遠無法趕到,陳曉紅一直陪伴老人做各項檢查,在檢查過程中,老人一直在緊緊抓著她的手,她知道那是一種源于親人的依賴。檢查、拿藥、送結果,一直忙到夜里11點多,直到老人病情穩定下來,她才喘了一口氣。事后,老人感動地說:“如果不是在福利院里,我哪能得到這樣親人般的關心照顧,如果沒有你們也許這次我就真的不行了。”幾句樸實的話語道出了老人的心聲,更道出了親人般的依戀。 老人上了年紀,都有一些個性和脾氣,有時會嘮嘮叨叨,有時也會發火,每當這時,她都非常理解老人的心情,從不和老人爭辯,等事情過后,她就細心地了解老人生氣的原因,并對老人進行安慰和勸解。陳曉紅總是說不能和老人計較小節,尊重老人是我們的傳統美德,雖然有些話讓人覺得不愛聽,但我們要耐心,等過后在作解釋,這樣就會化解某些矛盾。有一位姓郎的老人脾氣暴躁,經常因為一些小事就找麻煩。有一次他因為床單問題去找陳曉紅,問為什么他的床單和別人不一樣,怎么和他耐心解釋,他就是不聽,還說一些不禮貌的話,當時氣的陳曉紅雙眼含淚,但她滿肚子委屈自己默默承受了下來,未與他爭辯。事情過后,陳曉紅多次找老人進行溝通交流,最終老人態度轉變了很多。有時候老人之間因為生活上的原因,發生一些不快,她又成為了“和事佬”,周旋于兩者之間,盡最大的努力去排除誤會、化解矛盾,使老人重歸于好。 她用自己尊老、敬老、愛老的實際行動深深的感染了周圍的人,在平凡的生活中創造了不平凡,她用自己認為“應該做的”思想,指導著自己的行動,平凡中體現真誠,細節中傾注關愛,奏響了一曲曲令人欽佩的敬老樂章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