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間:2020-11-20 點擊: 次 來源:網絡 作者:佚名 - 小 + 大
今年以來,我市始終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引擎,牢固樹立“項目為王”理念,堅持“穩中求進”工作總基調,“三個圍繞”狠抓項目建設和產業轉型,打好項目建設“收官之戰”。目前全市共謀劃實施重點項目254個,當年已完成投資202.3億元。 圍繞加速壯大主導+新興+特色產業體系,著力推動項目高質量發展。一是聚力主導產業精深發展。我市緊緊圍繞“裝備大型化、生產智能化、資源循環化、產品高端化、服務供應鏈化、企業規模化、市場國際化、發展品牌化”的方向,謀劃實施了首鋼新能源汽車材料等28個精品鋼材項目,精品鋼材比重達到35%;圍繞“立足優勢、延鏈強鏈、科技支撐、品牌引領”的方向,謀劃實施了凱諾特航空裝備等23個裝備制造項目,裝備制造業自主創新、裝備化水平不斷提升。圍繞“物流+互聯網、+貿易、+金融、+產業、+服務”等模式,謀劃實施了天道倉儲物流公司物流港等14個項目,現代物流業得到了長足發展。二是聚力新興產業集群優勢。緊跟“疫情后”產業發展趨勢,全力支持、推進生物醫藥乘勢崛起,謀劃實施了中誠嘉鑫公司中藥飲片等12個生物醫藥項目,全面深化與天大衛宏遠專家團隊、中科院天津生物所對接,謀劃實施了聚科新材料公司環保型聚氨酯復合材料產業化等15個新材料項目,生物醫藥、新材料兩大產業實力不斷增強,集群發展全面加速;謀劃實施了中科康源公司綠色功能性生物質飼料添加劑等13個生物經濟項目;深化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,傾力打造文旅產業集群優勢,謀劃實施了中唐文化旅游綜合體等8個文化旅游業項目,新興產業蓬勃發展,成為加快我市經濟轉型發展的生力軍。三是聚力特色產業強勢崛起。深化“礦山+”模式,積極組團對接中國城鄉、北京金隅等央企國企,引入更多戰略投資者,加速打造生態產業特色優勢,謀劃實施了棒磨山礦山修復等26個生態環保項目,生態建設產業特色優勢不斷凸顯。 圍繞創新管理和服務,全力加速項目建設步伐。一是實行動態管理。按照“謀劃一批、新開一批、推進一批、完工一批”的原則,建立重點項目臺賬,分類別進行動態管理,每月通報項目進展情況,不斷調優項目質量和產業結構,確保項目壓茬推進、滾動發展。創新項目管理辦法,對政府投資的重大項目實施項目部管理機制,由市領導牽頭,對項目規劃設計、立項、招投標、工程監管、資金撥付等全程跟蹤、負總責。二是堅持領導包聯。全面落實唐山市“萬名干部聯企業、包項目”制度,篩選了91個重點項目和238家重點企業,由市領導重點幫扶、分包推進,成立工作專班,按照“五個一”工作機制合力推進,主動對接項目和企業,及時有效地解決發展中所遇到的困難和問題,為推動全市重點項目加快建設提供了堅實保障。在分包市領導的協調和各職能部門的全力跑辦下,成功為燕陽冷軋1750項目、中鑫聯冷軋項目分別解決了600畝和800畝土地指標問題。三是加強督導服務。牢固樹立“急項目業主所急、想項目業主所想”的工作理念,成立專門開復工領導小組,逐個深入項目現場進行走訪調研,從疫情影響、項目開復工訴求、惠企政策落實情況等方面充分了解制約企業發展的“瓶頸”,組織召開不同形式、不同級別的項目調度會,協調解決存在問題,為項目加快建設掃清障礙。發改、衛健、住建等職能部門聯合對項目開復工準備情況進行現場指導,引導幫助項目業主通過“網上辦”“掌上辦”等網上平臺在線辦理各項業務,為項目開復工做好了充足的準備、積蓄了充足的力量。今年以來,開復工小組赴項目現場調研指導100余次,在我市3月10日由一類地區降為二類地區的第二天,就有9個項目參加了唐山市集中開工,目前項目進展順利,首鋼固廢處理循環利用、遷航鋁制品生產項目正在進行試生產。四是強化宣傳報道。以新華社、河北日報、唐山勞動日報、遷安時訊及鳳凰網等宣傳平臺為載體,對全市重點項目建設工作進行全方位的宣傳報道。累計宣傳報道重點項目建設工作近50次,較好地宣傳和展示了我市項目建設工作成果、招商引資政策以及整體建設環境,引起了社會各界對遷安的關注和支持,掀起了爭先恐后謀發展、你追我趕建項目的新高潮。 圍繞紓困解難送要素,著力優化營商環境。一是破解資金瓶頸。堅持資金、要素跟著項目走,緊盯國家相關政策,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、地方政府專項債券、抗疫特別國債以及地方政府財政資金等各類資金,支持重大項目建設。多次組織召開由市領導主持相關部門參會的專項部署調度會,共申報2020年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需求項目24個,申請2020年政府專項債券資金62.5億元,其中8個項目獲省財政廳下達專項債券資金7.19億元;5個項目獲批抗疫特別國債2.3億元。同時,積極組織召開我市重點建設項目銀企對接會,為有融資需求企業與銀行搭建交流溝通平臺,編制印發重點項目貸款需求匯編,篩選重點項目向金融機構重點推介,切實為項目加快建設掃清了障礙、鋪平了道路,有效加快了全市項目建設進程。二是挖潛占地指標。積極開展工礦廢棄地復墾和土地整治補充耕地工作,盤活存量用地,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效益。積極探索“礦山修復+”模式,全市累計投入資金3.5億元,按下礦山生態修復的快進鍵。圍繞“礦山生態修復+休閑旅游”,計劃總投資2.6億元實施了靈山礦區文旅綜合體項目,預計新增耕地1553.2畝,圍繞“生態修復+綠色建材”,計劃總投資5億元實施了裴莊區域礦山環境綜合治理,預計新增耕地2432畝;截至目前,在土地整治方面,共謀劃項目52個,將有效緩解我市占補平衡指標短缺、項目用地緊張問題,為項目建設搭建更廣闊的發展空間。三是創優營商環境。一方面,強服務優環境。通過精簡企業和開辦環節、網上辦理等一系列措施,實現了企業登記、印章刻制、稅務等事項全流程一日辦結,今年以來,已有270家企業享受到企業開辦手續“一日辦結”帶來的便利,全市95%的企業設立通過“一窗通辦”辦理,不斷創新服務方法、優化服務平臺,充分發揮網絡平臺服務作用,營造良好發展環境。另一方面,探索審批權限下放。充分發揮園區對全市經濟建設的窗口、示范、帶動作用,大膽探索審批權限向園區下放,最大限度地為園區內企業提供高效、便捷、優質服務。今年以來,共向園區下放企業設立、變更、注銷登記,企業投資項目備案,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核發,建筑工程竣工驗收備案等10項審批權限。截至目前,各園區已成立審批服務大廳,自5月1日開始正式由園區審批,已先后辦理企業注冊、項目備案等事項172項,有效提高了全市項目審批、落地速度,切實叫響了“投資到遷安,發展無障礙”的環境品牌,為加快項目建設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。 下一步,我市將緊緊圍繞“勇立潮頭、走在前列”的發展定位,繼續牢牢扭住項目建設“牛鼻子”,進一步加大對重點項目的協調調度、跟蹤服務和綜合督導力度,強化領導干部包聯和項目考核等制度,不斷加快項目建設步伐,確保圓滿完成全年各項目標任務,為我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。 |